很多訪問過北京愛迪學校連虓校長的媒體都說,他是個很難“應付”的人,因為他之前會先“盤問”你,在確定你是個對教育行業有所了解的人士之后,他才會侃侃而談。而這恰恰是我們喜歡訪問連虓的原因之一,我們知道他那里有很多“貨”可以“盤”,尤其是談到國際化教育、愛迪的學生、出國留學現狀.......我們慶幸,我們遇到了連虓這樣一個不錯的對話者,要用我們一般人的眼光來定義的話,他就是一個教育界的專家學者。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連虓給我帶來的第一堂課是關于愛迪的學生,以及愛迪人如何定義他們心目中的好學生的。
一所好學校的價值:讓學生找尋所需
愛迪學校每年都要研發出新課程,即使是少數人的需求也要開辦。這很不符合經濟效益的規律,賠錢,是否值得?但是在愛迪人看來,這些收費要取之于學生而又用之于學生,大家都會講:“一切為了學生”,但是在教育和經濟效益的選擇上,經濟一定要為教育讓路,體現價值和價格的統一,因此,這樣的課程開的依舊很值得。
“好的學校就應該為學生搭建豐富多元的平臺,我們在乎的是當學生有需要時,在愛迪的課堂上能找到他們需要的東西。”在連校長心中,這是愛迪學校辦學宗旨的一種闡釋。
愛迪學校的高中課程體系共有三個:美國體系、英國體系和澳大利亞體系。連校長認為,不論學生選擇哪種,于學校而言,他們需要做好的就是給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平臺。對于學生來講優質的教育應該是一個有幫助的、能把握的、可以改變自我和能夠揮灑個性的平臺。擁有包容、多元的文化在里面,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已經成了不少老師的口頭禪,而至于何謂以學生為主,卻沒有清晰的概念。連虓說,我認為以學生為主不是指一切都是學生說了算,而是學校的制度和作為,都要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點,老師幫助學生邁向成功。但是一旦制定了制度,學生必須遵守,這體現了對立統一的關系。
“我喜歡有特點的學生”
連虓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一方面他可以坐在那里和你暢談自己所感興趣的“電腦病毒”,并想盡各種辦法去消滅掉各種病毒;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希望去世界最頂尖的大學去學習,卻根本不知道從哪里做起,前面的路該如何去走。
這種自我糾結型的學生很有特點,一面是執著、聰明絕頂的天才,另一面又是古怪精靈。這讓身為教師的連虓充滿著挑戰性,他毫不諱言的說,“不像有些老師,感覺這樣的學生很難把握,我就喜歡這樣有特點的學生。”
在面試過這個學生后,連虓確定了要讓這個學生進入愛迪,在連虓看來,一個老師最有成就感的不是我打造了怎樣的學生,而是通過我的努力,幫助學生實現他自己的夢想,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這個動態的過程恰恰是老師培養學生的過程,理解、寬容、發掘他的興趣點.... .“愛迪的第一堂課就是讀懂學生,打通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溝通通道。”連虓說:“如果我們能夠用這個時代、90后的眼光去審視學生,我們會發現很多你站在老師角度所看不到的東西”。 用不一樣的眼光去評價不一樣的學生,老師眼中所看到的遍地是寶,否則,就是稗草。
在愛迪的幾年中,老師就把這個有特點的學生,一步步的培養成了一名名校生,給學生找到了通往世界名校之路,于愛迪的老師而言,他們找到了的是身為一名教師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