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交通大學第五屆最受學生歡迎“十佳”教師評選中,有一位帥氣的青年教師,過五關斬六將,成為了眾師生心中的“十佳”。嚴謹科研,是他的學術態度;踏實上課,是他的教學態度;熱心關懷,是他的待人態度。他就是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碩士生導師:高正源。
高正源,重慶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聯合培養的工學博士,同時也是重慶市有色金屬學會和重慶材料學會的理事,國家質檢總局科研項目評審專家,多次參加重慶市科委的科研項目評審。目前主要從事機械工程材料、輕金屬材料、失效分析、表面工程與新能源汽車相關方面的研究。2017年,他獲得了日本科技部(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gency)櫻花計劃全額資助,入選了日本-亞洲青少年科技交流項目(Japan-Asia Youth Exchange Program),同年也獲得了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對于科研實驗,高正源一絲不茍,他強調并要求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要對實驗過程進行精確的記錄,幾點幾分做了哪幾步,對象是什么,實驗效果如何等等,都要用本子記錄下來,當天回去之后進行電子檔的備份,做好總結,最后再發給他。精確記錄、嚴格把控既是他對于科研的嚴謹態度,也是對科學的尊重。
作為一名老師,高正源并沒有停止學習,他勤于思考,善于從生活小事中獲取實驗靈感。一次,在運動場鍛煉身體時,由于主席臺臺階較高,高正源邁著大步費力地跨了上去,這一動作激發了他的靈感。如果能在臺階處搭一個板子,慢慢的走上去,而不是這樣一步跨上去,就能省很多力氣。最終,在經過多次實驗后,高正源將這一設想成功運用到了表面涂層材料可見光電子遷移的實驗中。
高正源作為碩士生導師,同時教授金屬工藝學、Engineeringmaterials、專業英語和先進裝備加工技術等本科、碩士學科科目。理論知識難免聽起來枯燥,而同學們也會厭倦死板的教學。高他常常是以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講述分析一些理論,這樣既能讓課堂活躍起來,學生也能聽得進去、學得進去。
“他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在學術科研上,對于我們十分的嚴格,容不得半點馬虎,遇到問題時會非常嚴苛地指出我們的錯誤,但是私下里又是一個和藹可親、風趣幽默的人。”這是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孫程錦對高老師的印象,在此之前,孫程錦在本科階段就已經跟高老師做了多個月的科研。
高正源說,自己很熱愛科研,但更享受與同學們在一起學習,科研經歷的日子。作為一名教師,他不僅僅是同學們學業上的導師,更是生活中的摯友。從早晨八點到晚上十一點,高正源的多數時間都是與學生一起度過的,他與同學之前有著很多共同的話題,私下里關系也很好。同學們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遇到問題都會積極主動的跟他說,他也會熱心地幫助同學們答疑解惑。當談及相處感受時,他表示:“跟學生相處,很融洽也很開心,學生都把我當作大哥哥。”

高正源常說:“照顧關愛學生是老師應盡的職責,誰不是學生過來的呢!”從進校工作起,他就擔任2016級和2017級機械全英文班班主任。跟其他班級不一樣,這兩個班都是清一色的外國留學生。由于國別、民族、地區和語言的差異,初來乍到,他們聽不懂中文,兩眼一抹黑,很多學生都十分的想家,高正源幾年如一日的每周都與留學生聊天溝通,幫助他們適應在中國的學習生活。
當高正源翻開手機相冊,一張張和學生們的合照,勾起了高正源的回憶。他表示這些照片都是學生們拍的,自己很少拍照,同學們私底下發給他的照片,他都會一一保存在手機里。看著相冊里的照片上每個同學,他都能準確地叫出他們的名字。他說:“這些學生無論是畢業工作了,還是出國進修了,我們之間還仍保持著聯系,他們永遠是我的學生。”
對于評上十佳教師,高正源表示:“這個‘十佳教師’的稱號是同學們對我的肯定與支持,今后我將更加努力,一如既往的做好我自己,爭取在教學科研方面更上一層樓。”